引言
1976年,张廷发正在医院休养,突然接到了叶帅办公室负责人王守江的来电。
在这个决定性的时刻,与“四人帮”的对抗进入白热化阶段。叶帅通过电话下达了明确指令:“既要治病,也要管理好部队。”
结束通话后,张廷发随即召来秘书,指示他迅速处理出院事宜。秘书接到命令后,立刻前往医院,着手办理出院手续。张廷发对秘书的工作效率十分重视,特意叮嘱他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所有程序。秘书明白事情的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张廷发则在病房内整理个人物品,为出院做好准备。整个过程中,张廷发和秘书之间的沟通简洁明了,体现了他们高效的工作作风。
【邓小平:要保住党对空军的领导权不被野心家夺去】
1975年,邓小平重新掌权后,与叶剑英共同肩负起改革军队的使命。在总参谋部的一次重要会议上,邓小平明确指出,必须对军队进行全面整顿。
1975年7月,邓小平与叶剑英联手主持了军委扩大会议。当时担任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党委第三书记的张廷发,在这次会议中深受鼓舞。他专注地听取两位领导关于军队整顿的部署,内心充满希望,感到军队终于迎来了转机。
邓小平重返北京之际,张廷发向这位老领导表达了许多人的心声:大家都期待您重新出山。
空军党委在军委扩大会议闭幕后,立即组织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和学习邓小平同志与叶剑英元帅在军委会议上的重要指示。
会议进行过程中,张廷发察觉到讨论内容逐渐偏离了既定议题。意识到问题后,他立即向邓小平反映了这一情况。
邓小平听完汇报后,意识到形势十分严峻。他立即指示陈锡联、苏振华、杨成武、梁必业等几位高级将领前往空军参与此次会议,其主要任务是纠正当前存在的偏差,确保工作方向正确。这一举措旨在通过高层直接介入,及时调整策略,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
在1975年秋到1976年秋这段关键时期,"四人帮"对解放军中的空军部队格外。作为解放军的重要分支,空军拥有数十万精锐力量。为了控制这支特殊兵种,"四人帮"对空军党委常委采取了打击、分化等恶劣手段。他们的目的是推翻空军主要领导人,从而夺取空军的指挥权。
在这次会议结束后,邓小平不顾“四人帮”的阻挠,向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合适的人选建议。随后,空军的新领导团队正式组建,余立金被任命为空军第二政委兼民航总局政委,张廷发则出任空军政委及党委第一书记。
张廷发接到任命后,立即前往邓小平和叶剑英处拜访。这是邓小平重新担任领导职务后,张廷发首次正式到访。见面时,张廷发在客厅里庄重地向邓小平行了一个军礼,随后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工作目标:他将对空军进行全面整顿,目标是打造一支纪律严明、形象良好的队伍。
邓小平微微颔首,简洁地指示道:“行,就这么办!眼下你的主要职责,就是确保党对空军的掌控权不落入别有用心者手中,保证空军部队的指挥权不被他人夺走!”
张廷发深刻铭记了邓小平的嘱托。离开老领导的办公室后,他紧接着前往探望了叶剑英元帅。
一见面,叶帅热情地招呼张廷发到客厅就座,他的夫人摆好水果后便离开了。叶帅直截了当地说:“空军的管理权必须牢牢把握!”张廷发随即点头表示赞同。
随后,叶帅继续展开讨论,两人交流了很长时间。结束时,叶帅表示:“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吧,我还有些事务需要处理,就不多留你了。”在张廷发离开前,叶帅郑重其事地交代道:“廷发同志,空军的重任就托付给你了。”
张廷发在返回后,仔细梳理了两位资深领导的讨论内容,提炼出两个核心观点:首先,必须确保党在空军中的领导地位不可动摇;其次,军队亟需进行全面的整顿和优化。
尽管只有寥寥数语,却如同两座大山压在身上。面对如此局面,张廷发不得不冷静处理。
张廷发在空军领域堪称资深,他全身心投入空军建设。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空军高级干部,他迫切期盼部队能够重振雄风。
1953年,随着空军规模扩大,张廷发随部队调入空军,并出任空军第一副参谋长。面对全新的领域,他从零开始,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系统学习空军专业知识,逐步掌握人员管理技能,最终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各项工作。
当被问及为何如此努力时,张廷发回答道:“身为负责人,我必须掌握相关情况。如果下属汇报工作,我一无所知,那怎么行!”早在正式履职前,他就开始不分昼夜地向专家请教,系统学习业务知识。
张廷发在37岁时晋升为少将。仅仅过了三年,罗瑞卿和刘亚楼看中了他的才能,任命他为空军参谋长,同时兼任空军副司令和参谋长职务。
张廷发担任新职务后,在完成司令部交办的任务上表现突出。他积极参与部队建设、飞行训练等核心工作,成功开辟了拉萨航线,并在防空作战和专机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击落入侵的U2侦察机行动中,张廷发的指挥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了充分展现,其才能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动乱时期,张廷发曾被监禁。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总理命令李德生着手释放被关押的老干部,张廷发成为首批被护送回北京的人员之一。
1972年,张廷发重新出任要职。重返岗位后,他全身心投入空军建设,为空军的发展壮大倾注了全部精力。张廷发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各项工作,致力于提升空军的整体实力。他在领导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实际行动推动空军建设,为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张廷发的复出不仅充实了空军领导力量,更为空军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廷发面临的挑战并未因时间推移而减轻。相反,他的处境愈发艰难。一系列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使得原本复杂的局面更加难以应对。这些困境不仅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也源于内部结构的矛盾。每个新出现的问题都像一块沉重的石头,不断加码,让张廷发在解决问题时举步维艰。尽管他尝试了多种方法,但收效甚微,形势依然严峻。这种持续性的困境,成为他必须面对的现实,也考验着他的智慧和韧性。
【张廷发同王洪文吵架,心里琢磨着不能被野心家打倒】
1975年底,张廷发担忧的局面最终成为现实。在邓小平主导下的系列改革措施被迫中止,局势迅速恶化。
1976年2月25日,江青未经批准,召集了来自12个省市及军队高层的人员召开了一场所谓的“通气会”。在会议上,江青直接点名批评了空军,指责其“第一书记不服从命令,拒绝自我反省”。张廷发事后透露,江青此举实际上是在试图争取他的支持。
张廷发对此采取了无视的态度。
在这次会议中,江青向空军的一位高层领导递送了两份内容不实的“大字报选集”,并要求其广泛传播和分发。张廷发在与党委常委们进行讨论后,决定顶住外界压力,最终阻止了这些材料的进一步扩散。
当有人质疑“为什么不把消息传达到部队”时,张廷发直接回应:“没有中央的正式文件。”这个解释虽然站得住脚,却让“四人帮”对他更加不满,这件事成了他们日后针对他的一个把柄。
没过多久,张廷发又遭遇了一次险情。这次风波是王洪文一手安排的,被称作“杜忠事件”。
杜忠作为空军驻上海部队的副师长,于1968年受命前往上海公安、检察、法院系统,负责军事管制工作。
在杜忠任职期间,他偶然发现张春桥及其同伙在上海暗中搜集关于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敏感资料。为了防止消息泄露,张春桥迅速采取行动,将知情人杜忠拘捕。
杜忠被拘留后,内心充满愤懑。他连续撰写了四封举报信,向中央详细陈述事实真相。然而,由于张春桥在上海拥有绝对控制权,这些信件最终不可避免地落入了"四人帮"的掌控之中。
杜忠在长期羁押期间,始终拒绝认罪。为此,他决定利用空军内部渠道将申诉材料递交给中央。最终,这封信由当时担任空军副政委的黄立清带回北京。
在获悉信件内容后,张廷发采取了审慎且符合组织规定的处理方式。他明确指示,这封重要信件应由负责清查工作的副政委高厚良、政治部主任刘世昌以及黄立清三人共同保管。
部分高层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他们主动减少社交往来,以此阻断病毒扩散的潜在途径。这种谨慎的做法旨在降低感染风险,确保领导层正常履职。通过严格控制接触范围,他们为疫情防控做出了表率。
张廷发心里明白,这件事可不简单。一方面,它牵扯到毛主席和周总理;另一方面,还涉及到张春桥。当时,张春桥手握多个重要职位,权力极大。
这时,有人向王洪文举报,称空军内部有人将信件内容泄露出去。王洪文未经核实,便立即给空军党委常委安上了罪名。实际上,王洪文这么做是为了趁机整治张廷发。
王洪文后来想找张廷发谈话,但张廷发前两次都找了理由推脱了。没过多久,唐山发生了大地震,空军的救援任务变得非常紧张,每天都有大量飞机在唐山军用机场起降,张廷发一直忙于处理这些事务。
王洪文第三次传唤张廷发时,张廷发意识到这次无法再推脱了。
张廷发收到消息,王洪文约他在三座门见面。到了约定地点,王洪文没聊几句,态度就变得咄咄逼人。他走到张廷发面前,手里拿着几张纸,上面记录了一些检举内容,并在他眼前来回晃动。
王洪文连续两次追问:“你看了吗?”张廷发始终没有回应。当他第三次提出同样的问题时,张廷发终于忍不住了,两人当场争执起来。
在这次会面中,王洪文并未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成果。
面对王洪文的强势对抗,张廷发早已预料到自己可能再次遭受打压。然而,他心中坚定地认为,必须完成叶剑英和邓小平托付的重任,即确保空军领导权不落入别有用心之人手中。为此,他决定调整策略,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应对挑战。
如果不是张廷发提前把信件处理得当,这件事恐怕很难顺利收场。王洪文这次碰了钉子,必然会找其他借口来针对张廷发。
在一次南京空军党委的扩大会议上,有人指出黄立清在传达和落实军委扩大会议精神的发言中“存在不妥之处”。
王洪文阅读信件后,在文中标记了57处重点。他草率地断言,黄立清所谓“为邓小平抱不平”的言论,实际上都是张廷发在背后指使的。
会议中,王洪文试图利用这封信件对空军领导层施压。他提高嗓门质问:“没有第一书记的批准,黄立清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发言?”
关于这件事,王洪文曾要求空军提交报告,呈递军委。张廷发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不进行讨论,也不撰写报告。张廷发及其同事认为,黄立清的发言并无不当之处。
张廷发以坚决的立场,确保了空军党委多数常委在政治方向上保持稳定,他们始终未偏离正确轨道,没有迎合“四人帮”的错误路线。
【张廷发接到叶帅电话后,立即办理了出院】
在朱德和毛泽东相继离世后,张廷发感受到来自“四人帮”的沉重负担日益加剧。他精神高度紧张,难以入眠,日常饮食也受到影响,时刻都在思考如何应对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
由于长期流放导致的身体疾病和精神折磨,他被迫进入空军总医院进行医疗救治。
在相同的历史时期,"四人帮"的政治影响力攀升至最高点。
在九月的最后几天,叶帅先是通过电话向张廷发传达了重要指示,随后亲自前往医院探望。他特别强调,张廷发既要专心治疗,也要继续负责部队的管理工作。
张廷发立刻察觉到叶帅话里有话,随即吩咐随行人员立即办理出院事宜。
张廷发刚接到军委的会议通知,要求他出席驻京部队高层领导会议。会议期间,陈锡联传达了中央关于“四人帮”被粉碎的决定。张廷发因刚出院,身体尚未完全恢复,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令他极为震惊,以至于当场昏倒。
张廷发入院后,叶帅专程前往看望。叶帅紧握张廷发的手,语气真挚地说道:"廷发同志,这段时间你吃了不少苦啊!"张廷发眼中噙着泪水,坚定地回应:"我始终没有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1977年,在一次军委会议结束后的宴会上,邓小平手持酒杯走向张廷发,亲自向他敬酒。在众人面前,邓小平直言不讳地说:“张廷发已经做好了再次被打倒的准备。”
在邓小平重新掌权后,他立即着手纠正错误,强化军队管理。作为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力量,空军在过去的动荡时期遭受了严重冲击。邓小平高度重视空军的重建工作,每当张廷发向他汇报空军发展状况时,他都会给予具体指导,推动空军建设步入正轨。
张廷发在组建新领导团队时,大量起用了在空军系统工作多年的资深干部。他强调,这些老同志对空军事务了如指掌,且对空军事业充满热情。面对邓小平,张廷发坚定表态:"即便付出再大代价,也要抢回失去的时间,迅速提升空军的整体水平!"
邓小平对张廷发充满信任,直接对他说:“我坚信由你指挥的空军一定能取得出色的成绩。”
1978年10月12日,邓小平和叶剑英等高层领导抵达了位于天津的杨村机场。此行目的是观摩由张廷发指挥的军事演练,该演练涉及超过3000名士兵,主要任务是进行射击和轰炸的实战检验。
汇报表演圆满结束后,邓小平与叶剑英一同会见了参演全体官兵。两位领导分别发表了讲话,对空军官兵的出色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并勉励他们继续努力,进一步提升空军整体作战能力。邓小平强调,空军建设事关国防安全,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增强战斗力。叶剑英指出,空军官兵要牢记使命,刻苦训练,为保卫国家领空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1979年,在自卫反击越南的战斗中,张廷发带领的空军部队出色地完成了既定作战目标。在他的指挥下,空军官兵们充分发挥了战斗效能,为战役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支空军部队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展现了过硬的军事素质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成功执行了各项作战指令,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的推进,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5年,张廷发选择卸任,离开了空军的高层管理职位。尽管他不再手握重权,却依然心系空军的成长与发展。